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励志故事:考研3次读博7年

admins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名人励志故事,朗读者薛其坤励志故事


  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轻的院士之一;49岁提出界高温超导;50岁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52岁获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2016科技新人物称号;53岁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奖金100万美元,这位“顺”的物理学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薛其坤


   但就是这位“顺”的大先生,硕士考了3次,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物理只考了39分;攻读博士学位,别人5时间,他却用了7。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撑他走过那段看似灰暗的日子?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

text-align: center;">  

  一、沂蒙走出的“大先生

  

  薛其坤出生于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儿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没时间孩子读不读。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可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他回到学校一边教一边苦读,两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连续两次落,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毕业的时候,因为找不到理想工作薛其坤只好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从物理的研究。

  

  直到19926薛其坤才迎来转机,导师陆华把他送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希望能通过联合培养弥补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

  

  让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考验才刚刚开始。导师樱井利夫要求他们:一周工作6,不管刮,都要准时到达实验室。

  

  薛其坤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每就是三件,吃、睡觉、搞科研。有的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除了体力和毅力上的考验语言不通则是精神上的折磨。薛其坤几乎听不懂导师的指令,当导师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他连碰都不敢碰,只能怔怔地看着。身俱疲的薛其坤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少去日本学习同学受不了煎熬“逃”了回去,他却坚持了下来。

  

  1996薛其坤被邀请在物理学规模最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但是糟糕的英语口语让他临挑战而不知所措。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要讲的每个单、每句写下来,模拟练习了80多遍。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个单做什么手势,他都练习到位。

  

  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的演讲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外知名教授们。当听到赞扬与祝贺时,薛其坤觉得“像夏很渴时喝了冰一样,很舒服”。

  

  1999,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满腔热忱地回到中国工作

  

  二、“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50岁这,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名鹊起。

  

  他至今还记得这个场景,20121012日晚10时35分,刚从实验室回刚把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薛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等待详细测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133

  

  而为此,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4多。“要观察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需要拓扑绝缘体材料既具备磁性又是绝缘体,要做到这一,以单晶硅为例,这要求在一百万个硅原子中只能有一个杂质。“用薛其坤说,这可以说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

  

  从2008开始,薛其坤带领他的团队研究这个。这个团队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4个研究组,另外还有20多位研究生,分散在不同地方团队,每都通过电话邮件交流实验结果,隔两三周就会充分讨论实验的所有细。1500多个日夜,他们进行了上千次的材料生成与测量对比实验,取每一步都做到极致,最终才取得了成功。

  

  后来,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上,引起世界物理学领域轰动。著名诺贝尔奖物理学杨振宁激动不已,“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三、追求极致的科研精神

  

  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教授,是说他早上7扎进实验室,会一直干到晚上11,而这样的习惯薛其坤坚持了20多

  

  每当回顾自己的科研薛其坤都会淡然地说:“每个人在成长上的探索过程不会是一帆顺的。我用了3次机会考上研究生,了7时间读博。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极致、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在学生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和蔼,还经常会买好吃的“贿赂”他们。但在实验技术科研训练中,薛其坤对他们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他要求学生们写报告时,不要有一个标符号的误;操作仪器,无论是顺时还是逆时,都要养成习惯,要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


    薛其坤认为,严谨认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设备价值大概3000多万人民币,一个操作失误,可能几万、十几万就没有了。如果没有精湛的实验技术和细致操作,很难实现重大的科研成果。“这种追求极致的科研态度学生们受益匪浅。回至今,薛其坤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

  

  如今,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清华大学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一“名片”。因为他们的世界级研究成果,很多人试理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个有拗口的科学。而他始终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橦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