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admins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8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晚上一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文/郗红

  

  01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中,描写过一个幻般美丽的场景,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会觉得温暖。她写一个大概只有5岁的小孩儿,用一根草绳绑太多,他的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晚上一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旁边,男孩的祖母不停地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2

  

  怀孕后,遇到别人,被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几个了?”,“什么时候预产期?”。很多人得知预产期是928日后,几乎都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得晚上一学。可是,我压根不觉得晚上一学很遗憾啊。即便我的孩子出生在91日之前,我也会让他晚上一学的。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把“能否学到更多的算术、拼音”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我对此,并不认同。

  

  让4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算术,识,整忙着上课、排队、坐好、立和听讲,孩子动”的天性就得不到满足,这会为他日后的学习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等问题

  

  我家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们为了让他早上一,竟然还为此找了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让他早上学一,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学习难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畴,一年级时,别人能读懂数学应用的时候,他读不懂。另外,还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

  

  过早地让他上学,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一个从3岁就开始被要求、算术、写孩子,他通过什么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在哪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大自然中撒欢、奔跑的年纪,你却要求他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那么,他还有用于自我发现的时间空间吗?

  

  03

  

  我家儿子已经深受其害,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上学。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有4岁孩子的表现,4岁的时候就具备5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不想让被误导的早期教育——学拼音、写、算术、认——无地摧毁孩子的童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具有5岁孩子那样强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专注,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

  

  当他还处在需要通过探索世界游戏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坐在教室里,应对学校的各种苛刻要求,从而远离充满想象力大自然过积极探索世界过程,及游戏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未来自我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将难以应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的寿越来越长,而童时间却越来越短。我们小时候,都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到7岁才上幼儿园,8岁正式上一年级

  

  而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家长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孩子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在孩子只有5岁的时候,他应该做5岁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动,不可能注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学习认真。你要求5岁,甚至更小年龄孩子在教室里坐好,保持安静,其实是在扼杀他的想象力创造力

  

  3-5岁,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不应该在这个阶段,过早地接受以脑力劳动的学前教育。他应该拥有足够多自由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无忧无虑地去玩耍,去游戏

  

  我将来给小宝选择幼儿园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幼儿园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游戏时间,而不是整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认、算术、学拼音。若找不到这样的学校,我宁肯自己陪孩子度过他人生中这重要的5

  

  有研究表明,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后有一半会临着情绪障碍。而那些从以游戏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只有6%临着同样的问题

  

  04

  

  一个晴的傍晚,我下的时候,在边的上发现了一只知了,小翼翼地把它捡起来。第二拿到办公室,放在了一个透明杯子里。

  

  下午,我和同事有幸竟然目睹了知了蜕皮的过程。那个过程很慢,非常慢,从背部开始出现一条黑色裂缝开始,到完全蜕皮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

  

  我趴在桌子上,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盯着它看,希望自己能用心,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刻。

  

  先是外的壳出现裂缝,接着知了就缓慢地、一地脱离那个壳。当它皱巴巴的翅膀出来一时,我忍不住,帮了它一个忙。我小翼翼地揪着它其中一只翅膀,帮它脱离了壳。

  

  我没想到,我的自作聪明竟然害了那只,当它蜕皮结束时,我发现,被我帮忙揪出来的左边那只翅膀,明显比右边的短了一截。当时我没觉得短一截有什么,可蜕皮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它只会爬,却不会飞。

  

  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帮忙,那只的翅膀永远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后来我在网上咨询一个昆虫专家,那只翅膀短一截的原因,是否和我的帮助有关。

  

  专家解释说,知了在蜕皮的过程中,尤其是双翼展开的过程中,身体必须保持垂直,而且不能受到任何干扰,任何东西不能碰到它,否则,蜕皮后的将终生残废,无飞翔。

  

  知了的蜕皮需要一个过程,我如果不那么匆忙,有足够的耐去等待,等待慢慢破壳而出,那么,我一定可以欣赏它展翅飞翔的那一刻。

  

  万物皆有时,我践踏了自然的规则,害了那只教育也是一样,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才能为未来的身健康打下基础。

  

  孩子3岁的时候就应该做3岁该做的事儿,4岁的时候做4岁该做的事儿。5岁前的儿童,其实并不适合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应该走出去,走到自然中,通过玩沙、玩、看蚂蚁……这样的学习,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

  

  至于识、算术之类的智力学习,最好在5岁之后。而且要循序渐进,先进行单的数数、认学习

  

  05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任孙晓的一些理论,他认为,男孩更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认为,男孩的发育迟于女孩,5岁男孩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提早入学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也坐不住。据介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家长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就是晚一上学。

  

  孙老师还从医学角度智发育、个性发展方面解释孩子为什么晚上学一比较好。

  

  他的观是,5岁的孩子和6岁孩子相比,智发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上学,意味着孩子一辈子永远和比他(她)大的人竞。即使孩子小学期间能够跟上同龄孩子文化学习,但其他方面的不足,会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形成障碍

  

  早让孩子上学,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可能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孩子一生。孙老师认为,男孩相对来说比较动,并且不专,缺少耐,晚一入学,这些不足都会得到改善。让孩子多玩一孩子会更有创意

  

  网上有两个我非常认同的观念,复制到这里,和大分享——

  

  孩子一旦开始上学就要一鼓作坚持大学毕业,是人生的长跑,孩子做的准备越充分,人生胜算把握越大。孩子儿童期越长,得到的正滋养就越多,将来孩子人生道路上发挥各种潜能的几率就越大。

  

  06

  

  很多家长晚上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于这个问题童话郑渊洁的观是这样的——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赛。如果是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至于学习工作孩子将来有一辈子的时间呢。晚一又如何?

  

  将来,我会带着我的小宝尽地玩耍,会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带他旅行,让他对世界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这样,当他上学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好的认知能力

  

  我会带他去乡下,看真正的、鸭、鹅,而不是老师课堂上指着图片说:“这是鹅,那是……”。我会带他去玩泥巴,捉迷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让他掌握如何穿衣、吃、上下楼梯,而不是过早地教他背古诗,认汉

  

  前几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

  

  对于运动员来说,年龄大一,哪怕大几个,从小受到教练的关注就不一样。大体上来说,大几个的人,就比小几个的人更成熟,更受教练青睐,从此有了更多的心理暗示:我就是最好的,我有信心做好。教练越鼓励这样的孩子孩子得到的重视越多,日后这个孩子成功的几率也大。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地里,你得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

  

  人生是长跑,请让孩子慢慢来。

  

  作者介:郗红,名忆初。专注儿童教育,著有《妈妈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曾在《莫愁教与成才》、《为了孩子》、《父母必读》等杂发表育儿文章200余篇。来源:文艺拾趣(ID:smart–mommy)。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橦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