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潜力的孩子往往不是第一名,班级排名在第十位的学生往往最有前途

admins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8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最有潜力孩子往往不是第一名,班级排名在第十位的学生往往最有前途

  

  想必我们或从身边的老师家长朋友的口中听到过这种说:在将来,最有潜力或获得成就可能性最大的孩子,往往是班级排名在第十位的学生。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第十名现象(又叫第十名效应),它是指,一个里最有出息的学生,通常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上处于中游的学生

text-align: center;">  

  “第十名现象”从何而来?

  

  这是由一位从教20多的杭州小学老师周武通过十的调查发现,总结出来的孩子成长规

  

  因为一次毕业聚会让周武老师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相反的,当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

  

  所以在1993的时候,他开始了对1989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对两届151名学生的去向调查登记,周武发现:小学期间的一些尖子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出现了学科成绩名次后移的现象

  

  在小学成绩班级前五名而进入中学后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小学时排在7-15名的学生在进入初中高中后却有相当一部分位次前移,这个比例竟占81.2%。

  

  在总结的过程中,他曾将调查对象分成多个组别,如各个阶段中前3名为一组,4-10名为一组,11-20名为一组,21名以后为一组;再如将前5名为一组,6-15名为一组……

  

  但是不论怎么分组,位于尖子生组的名次稳定性都是较差的,而名次位于第十名左右的却在后来的学习中显示了当初意想不到的潜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后来一跃成了尖子生。

  

  而在后几届的学生追踪调查中,也同样出现了这种现象。我们总是这样偏激地定义孩子成功,“望子成”一直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热切期盼,但是怎么样才算“”?

  

  能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含金量高的优质文凭,找到一份人人羡慕的优质工作,然后成为优质的精英,取得优质的社会地位,再有一优质的收入,幸人生巅峰!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要得到这样的幸,必须在一开始就成为第一名,成为班级的尖儿,这样才有保障。

  

  为什么会存在“第十名现象”?知乎有人这样总结是什么导致了“第十名现象”:

  

  1,过分追求第一名的人,会导致知识狭窄。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本上,为了高分,很少看其他的;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功学得也还可以,但会很多的时间精力看其他的知识很丰富。

  

  2,过分追求第一名的人,会变得没有个性时间都在成绩上,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本来有的一些专特长也不敢去发挥了;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各项活动都乐于去参与,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等,这样真的能更好融入离开校园以后的社会里。

  

  3,过分追求第一名的人,往往身不够健康。身体不会精力来锻炼,心理会变得急功近利输不起;他们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将来工作后,体弱多,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而“第十名效应”的人,活泼健康,脑也灵活了,工作后会更适应繁重复杂的任务

  

  注意,小乐子写的是“过分追求”,这个现象当然不适合天才

  

  一位毕业就送走了七、八届的刘老师在回答教师节收到多少得意生的祝福时说:“其实,那些前几名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少跟老师联系,在班级群里都极少露;反而是那些成绩中等,甚至调皮捣学生,这些来一直跟老师保持着不关系。我送了这么多届毕业,其实每一届情况差不多都这样。”他接着说,“我也是最近才想通这个问题。那些拼学习,冲锋在班级前几名的学生,往往承受着来自家长老师和自我的多重压力,他们在严格要求自己当一名勤奋、努力、学习的好学生,为此,他们很少娱乐,很少跟同学打闹玩耍,甚至很少说

  

  但是,当他们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后却发现,当初为了追求那个所谓的第一名,自己损失了太多。当别人在回味高中的青葱岁月窦初开时,他们除了考卷和压力、除了熬夜和失眠,没什么好回味的,苍白得很。并且,很多当初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毕业后混得并不好,至少离他们自己的预期差很远。

  

  有些人觉得混得不好愧对老师,有些人因生活如意而埋怨老师,总之,他们跟老师关系就那么一拉远,最后形同陌了。”是什么让孩子变成这样?


   你对孩子运用了“三七定”吗?

  

  东华大学的刘擎教授这样解释:“三七定就是说对一个特定的领域,你大概30%的精力就能了解它70%的内容,也就是体部分,而为了掌握剩余30%的部分,你要70%的精力。”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几业上能达到几乎百分百的熟练度,所以将70%甚至80-90%的精力去提高那几分,因为对于如此激烈的竞,一两分就能尽显优势。

  

  然后孩子拼了地学,苦不堪言却无可奈何。

  

  而刘擎教授表示,这从孩子整个知识来看,费70%精力学习策略,收益是非常低的。而那些30%精力让自己保持在十名左右的孩子,却能抛开这些束缚,更有余力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

  

  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小乐子用一句概括一下或许就是:因为位列十名左右的孩子,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闯敢拼,更容易大有作为。

  

  当然不能盲目坚持“第十名现象

  

  这个现象真的要辩证来看,因为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个“第十名”是在怎么样的基数里?是全班有50个孩子,还是全班只有10个孩子?其次,这个第十名是在班级里,那么换了一个班级呢?不同的环境阶段,第十名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被分数筛选后进入到社会的,说没有阶级之分,怎么可能,只是或许第一名进入的阶层有更高的竞力,更难上升,而第十名相对来说发展空间比较不受限罢了。

  

  小乐子觉得啊,排名本就是个伪,仅用几科的分数来排序其实从一开始就偏颇了。在这里论述这个现象,只是想跟爸爸妈妈们分享讨论育儿方法,毕竟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全发展才是道。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你有没有在很委婉地“逼”他保持?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第一名,你又会如何引导孩子馁呢?毕竟人的精力和热都是有限的。

  

  小乐子来总结

  

  我们不去钻尖论这个理论真伪,因为不管它的议有多大,这都是个调查结果,代表被调查的客观实。

  

  若是非普遍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传唱这个理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因为小乐子相他们更多的是处于善意地激励那些跟在尖子生后孩子,是成功学

  

  若是普遍现象,肯定也不是在对第一名的孩子,说“你太优秀了,赶紧放放松,处在第十名才有出息”。我们应该看到它是在强调不要盲目崇拜状元,告诉家长孩子不要为了追求第一而牺牲了该有的快乐和正常的心态

  

  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而第十名往往能有很多个,这个心理学的概念还是“太新又太模糊”了。

  

  欢迎在文末留言,发表您对“第十名效应”的看法

  

  更多升学政策学校解读,择校资讯,入学经验等升学相关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哪学(ID:shangnaxue)

  

  还可以加入“升学择校家长交流群”,和升学上的爸爸妈妈们一起进步。Apple-tab-span" style="white-space: pre;">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橦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