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日常安全防范常识

admins

#教育# #中小学日常安全防范常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潜藏着可能的危险。从家庭的温馨港湾到熙攘的公共场所,从忙碌的出行路途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让我们用心做好日常安全防范,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筑牢安全的坚固防线,在安全的庇护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安宁。以下是®橦心摘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日常安全防范常识》,供您借鉴。



1.交通安全常识 篇一


  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

  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

  3、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4、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6、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7、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

  8、骑车时要集中精神,谨慎骑车。

  9、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10、骑车转弯要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

  11、掌握不同天气的骑车特点,做到:“顺风不骑快车,逆风不低头猛踏,雾天控制车速,冰雪天把稳龙头,雨天防止行人乱穿。

  12、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

  13、骑车时不要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14、维护乘车秩序,不争先恐后。

  15、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

  16、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

  17、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头戴安全头盔,不准倒坐和侧坐。

  18、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19、过铁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穿越封闭的铁路道口。

  20、遇到交通事故,及时报警,求助“122”。

2.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篇二


  1、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

  2、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

  5、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

  6、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等)。

  7、不食昆虫类动物污染过的食品。

  8、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9、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前做到勤洗手。

3.游泳安全常识 篇三


  1、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远离河道,严禁去水库游泳,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

  3、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时不宜游泳。

  4、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

  5、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

  6、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的水域,严禁游泳、戏水。

  7、游泳池边不要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8、游泳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9、游泳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10、水中活动,感到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11、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无法游回岸边,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等待救援。

  12、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拨打“110”请求支持,儿童少年不可贸然下水施救。

  13、发生溺水事件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

  14、发生溺水事件时,不太熟悉水性者应采取仰卧位,头部向下,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切忌慌张,将手臂上举乱扑动,加速身体下沉。

  15、发生溺水事件时,会游泳者,如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6、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

4.传染病防治常识 篇四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8、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9、要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10、在传染病发病期间,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5.日常活动安全常识 篇五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要远离公路、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电杆、屋顶、高墙;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

  4、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私自或协同伙伴到野外不明水域游泳,游泳要在家长或大人的带领下进行如遇上意外事故,要保持镇静、沉着地加以自救,看到同伴落水要立即呼唤大人相救。

6.校园活动安全常识 篇六


  1、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在校园里不追打嬉闹,注意防止摔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要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等行为。

  6、不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7、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8、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9、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

  10、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7.体育课活动安全常识 篇七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增加弹性。女生要摘掉发饰,或者把发饰换成皮筋、头绳等软的饰物。衣服兜里不要装坚硬物品,以免摔倒时被扎伤。同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扭伤。

  2、守规则:运动时要听老师的安排,尤其是在进行器械运动时,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解,掌握好要领再开始运动,不要自以为是地去做。投掷运动要听口令,不能乱扔乱投。

  3、严肃:垫上运动要严肃一些,不能嘻嘻哈哈,动作不认真很有可能导致损伤,扭伤颈部、伤害脊柱或者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急着起来,也不要乱搬乱动,否则会加重伤势,等伤情好了以后再运动。伤势严重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8.意外安全自救 篇八


  A、消防安全自救

  1、首先是要关掉家中的电闸、煤气总开关,将近的门打开,设法不让门再关闭,同时找出洗衣机上的塑料水管,开大水笼头,将尚未形成大火的火源及时扑灭。

  2、如果火情来自油锅,应迅速用锅盖将油锅盖严,然后关闭煤气罐、天然气的阀门,再找出湿布一类的东西扔进油锅灭火。

  3、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并已无法控制时,则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求得救援。

  4、在火势未起来时,可用水大量泼向地面,自己也应及时跑到门前或窗前,做好逃离的准备。

  5、如果来得及的话,可立即用厚棉被压住火苗,再由四周至中央泼水,以缓解火势蔓延其他易燃物品上。

  6、应在报警之后,派人或自己站在路口等候接应消防车辆,少走弯路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B、交通安全自救

  1、如果你受伤较重时,只要头脑还清醒,就要记住肇事者的相貌特征、车子的型号、颜色、车牌号码等,然后等待救援。如果肇事司机逃逸可将上述特征报告给交通治安管理部门,协助破案。

  2、要是一般性伤害,比如擦破点皮,流点血,只需到附近药店买来“创可贴”(好随身携带)贴上即可。至于青紫淤血处,即使不理睬它,过几日也会自行消退。对肇事者可要留下通讯方式,采取比较宽裕的态度。

  3、如果是身体某处被撞、被压、切不可乱动、应求助围观者抓住肇事者并拨打122电话报警,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求助救护。

  4、如果是随同家人或同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要试具体情况依上述办法互救互助,并向当地交通治安管理部门求助。

  5、要是因自己不小心违反交通法规致使他人伤亡时,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将对方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救治,或到有关部门主动报案,并告知家长承担必要的赔偿责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橦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