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admins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以下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欢迎阅读!

  爱因斯坦的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20世纪伟大科学家,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创立了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 = mc² 最著称于世,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总共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和150篇非科学作品。 爱因斯坦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科学家之一。他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原创性使得“爱因斯坦”一词成为“天才”的同义词。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意志帝国之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 他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宝琳·柯克(Pauline Koch)是一位音乐家。爱因斯坦一家是不遵循犹太教规的犹太人。

  爱因斯坦出生后不久,便于1880年举家迁往慕尼黑,同年10月爱因斯坦的父亲与叔叔在新居住地创建了一间电机工程公司,专门设计与制造电机机器。

  爱因斯坦在其幼年时代并没有展现很大的天赋。有故事说他直到三岁才开始说话。但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档案馆驳斥这一説法。他在他上的第一所学校里成绩很好,是一个思维敏捷、聪明,有时甚至十分叛逆的学生。他的成绩在优(sehr gut,1分)良(gut,2分)间徘徊。在语言方面不是十分出色,但在自然科学方面却表现十分出众。

  爱因斯坦常读科普书籍,并总是设法获得有关当下科研水平概况的书。特别是亚龙·贝恩斯坦(Aaron Bernstein)所著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Naturwissenschaftlichen Volksbücher)对他兴趣的形成及其今后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并开始受训于私人学拉小提琴。1888年,进入路易博德文理中学( Luitpold-Gymnasium,校址此后几番变迁,1965年改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理中学)。1894年,全家又迁至意大利米兰。十五岁的爱因斯坦本当留在学校,考完德国大学资格入学考试(Abitur)才离开,但由于常遭老师训斥以及常触犯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学校的纪律与秩序,爱因斯坦因此固执决定肄业,随其父母同往米兰。为了逃避服军役,十七岁的爱因斯坦决定放弃德国国籍,他远离犹太宗教团体。

  爱因斯坦并未依照其父亲的意愿读电机工程学,而是依他家一好友的建议于1895年申请了瑞士苏黎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由于没有德国大学资格入学考试成绩,爱因斯坦需要当年夏天参加该校入学考试,不过爱因斯坦并未在考前抓紧复习,而是选择去了北意大利游玩,因此,十六岁的他——身为当时最小的参考者,没有通过此次考试。他的自然科学考得很不错,但法语没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十分愉快,这所学校的的理念是“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十月,爱因斯坦参考瑞士大学入学考试(Matura),10月3日的成绩单上显示他有五次科目皆取得最好的成绩(瑞士,6分)。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学习物理学,该校物理教授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Heinrich Friedrich Weber)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他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为此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马里奇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指责这是对爱因斯坦的不公。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的一场爆炸中手部严重烧伤。

  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取得瑞士国籍。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 Grossman)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成为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翌年1月15日,凭借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发表了六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基于热分子运动论的静止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研究》、《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20xx年后的20xx年因此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3月,德国《物理年鉴》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Über einen die Erzeugung und Verwandlung des Lichtes betreffenden heuristischen Gesichtspunkt),认为光是由分离的粒子所组成。爱因斯坦解释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光量子)组成的,并且量子可以像单个的粒子那样运动。“光量子”理论把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子二元性。

  5月11日,德国《物理年鉴》发表一篇用布朗运动解释微小颗粒随机游走的现象的论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Die von der molekularkinetischen Theorie der Wärme geforderte Bewegung von in ruhenden Flüssigkeiten suspendierten Teilchen)。这篇论文是对布朗运动这种平移扩散的开创性研究。

  6月30日,德国《物理年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论文中提出了两个基本公理:“光速不变”,以及“相对性原理”。

  9月27日,德国《物理年鉴》刊出《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Ist die Trägheit eines Körpers von seinem Energieinhalt abhängig?),认为“物体的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

  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的兼职讲师。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任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特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洪堡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应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埃伦费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1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新观察证实相对论的消息,形容这是爱因斯坦理论的大胜利。

  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蚀观测结果所证实。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获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存在争议。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成为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担任新建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非同一机构),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7年爱因斯坦曾经探访住在美国加州的查理·卓别林。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抢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和反对美国国内右翼极端分子的运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爱因斯坦被诊断出患有主动脉瘤,18日午夜在睡梦中感到呼吸困难,主动脉瘤破裂导致大脑溢血破裂,而逝世于普林斯顿。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在验尸过程中,在未经爱因斯坦的家人允许下,私自取下爱因斯坦的大脑保存,这位病理医生希望未来神经科学界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以发现爱因斯坦那么聪明的原因。后爱因斯坦家人 为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死后并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目的是不会令埋葬他的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统一场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对此,著名的爱氏研究专家亚伯拉罕·派斯曾说:“爱因斯坦在之后就应该去钓鱼,而不是继续做研究”。现在,寻找比统一场论包含内容更广泛、能够统一解释各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人格化的神,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神来崇拜。《上帝的迷思》一书就是记录他这种嘲笑了一个人格化神的想法的信仰。以下就是这书的摘要。

  自从爱因斯坦逝世以后,越来越多的宗教辩护者出于可以理解的目的,试图宣称爱因斯坦是他们中的一员。但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宗教徒却不这样看。1940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著名论文,为他的这一命题进行辩护,即“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这个以及其他类似的声明激起暴风雨般愤怒的来信,它们都来自正统保守的宗教人士,许多人还含沙射影地提到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血统。

  爱因斯坦的童年故事: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未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傋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拣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甚么好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要,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窗里。当两只猫从烟窗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黑烟,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遥大摆到街上闲逛了。”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影照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像别人一样平庸。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橦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