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不足的是,今天没拿相机,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每次几人站一起拍照的时候,前面都对著一排相机,搞得大家不知道眼睛该看哪个,经常出现几个人的眼光不一致的合影。而且,今天似乎除了组织者安排了一位摄影师之外,好似人都没拿相机。所以,母校的今日固然没有拍到,我们去的海边酒店可以从高处看到很美的海景,也没有拍到。——就让所有的美景都留驻在我的心里吧。
今日是二十九级五班的毕业20周年聚会,那个年代的学校不似现在每年分班,同学也是变来变去。我们那时候六个班,高二时拆掉一个二班,学生分到各班,然后分出一个文班。认真说起来,因为去了文班,我和五班的大部份同学只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了一年,那些分班之后才去的同学,根本很多都不认识。所以,吃饭前班长让每个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很老实地说自己来得似乎名不正言不顺。到场的几位老师,我只认识物理梁老师,是我们高一的班主任;还有五班高二高三的班主任林老师,但我并没有跟他读书。我记得的高一的老师都没有,后来才知道原来请的都是高三的老师,怪不得!
那个时候,二中好自由啊!记忆中每天的下午,后两节都不安排正课,课外活动的时候,我向来都是在操场上玩的。我记得每次进教室,班主任梁老师都站在门口,他心里想来是希望大家多在教室里学习的吧,但虽然期待虽然忧心,却不可以阻止学生活动。那个时候,我们有选择学习还是活动的自由。这是我怀念高中的大的原因,而现在,没有一个学校有勇气有胆识给学生这种选择的自由了!
那时候,教室还是平房,我们一个年级六个班,六个教室在一排,两组。下课也没有拖堂的,课间我们可以在教室门前跳大绳,有时候也看年轻的男老师们于教室前围成一圈打排球,无非是简单的传球和垫球,但在我们的眼里,老师们真的帅气极了。学校也有组织老师们的篮球和排球比赛,我们都有去观战。班级之间也有各种比赛,我高一的时候,因为个子还可以,也曾加入班级篮球队,上场打过比赛,虽然摔了一跤,但也投进了一球。说起篮球比赛,印象深刻的当然是男篮了,我们班的男篮和其他班比赛,简直就像美国NBA和别的国家的比赛。当时我们班的五个球员个头全部在185以上,其中四人是校队的,他们在场上个头超出别的班队员好多,技术更是有如猫耍老鼠。
我们的宿舍也是平房,睡大通铺,条件很简陋,每天早晚要打水洗脸刷牙,宿舍的地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上铺的同学一拾掇,下铺就一阵粉尘飘落。我们会在晚上熄灯以后在宿舍聊天,直到老师查宿舍喊过几遍才噤声;我们会在铺上玩大跳跃,当然是在上铺玩,从北面跳到南面;我们会在每次饭后,都到宿舍吃家里带的零食。那时,学校有一个热水房,但打热水并不是很方便,三餐的时候去打,总要排队;学校有一个餐厅,但没有桌凳,打饭都安排值日,一个人用盆领馒头,一个人用塑料桶领汤菜。馒头是四两一个的,一般每人订二两,就两人掰开。菜金当时好像是每个月9块钱,每次菜打回来,大家的饭钵在地上摆一圈,值日负责分菜,每个钵一勺,分完一遍再来一勺。我们吃饭大部份时间不是在餐厅里面,而是在一个“饭场”,一个专门吃饭的场地。我们毕业后就盖起了教室的家属楼。
高一的数学老师是位很年轻的高高瘦瘦的女老师,因为她眼睛很大很突出,我们私下里叫她“螳螂”,她的声音很细很小,上课的时候,总是拿著自己提前算好的两页纸往黑板上抄著讲,因为这个,我们都不很服她,有,她被班里的捣蛋鬼气哭了;英语老师也是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上课似乎就是领我们读单词读句子之类;语文老师是个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他家里同时包著学校的商店和小吃店,我们经常下课后,就看到语文老师在卖油条;......
班主任梁老师高高瘦瘦非常苗条,给我们讲物理,我们总能看到老师细长的手指。他那时刚当爸爸,记得同学们有问老师:哪一位是师母,老师说:前面那位高大魁梧健壮的就是。老师的孩子现在读研究生了,呵呵,可不,23年过去了!梁老师说话慢慢悠悠,记忆力他从来没有发火著急的时候,但请假却很难。我曾经无数次请假都没准,所以趁村里办身份证的时候,——第一批身份证,全部由村里经办——我请假回去,堂而皇之地住了三天。当时同班还有一个同村的,他回去的早。我回去销假的时候,老师也有问过为什麽,我说照片办理是按生产队来的,我是九队的,所以晚。我想老师也是对我“恨铁不成钢”,所以并没有拆穿我吧。我还记得老师有问我:你觉得你学习十分的力气,你使出了几分?我说:十分。
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我们每周有劳动课(2节课的时间),高一在上午三四节,高二在下午三四节,所谓的劳动,就是去食堂帮灶。那时候我们知道大锅里用来翻炒的是“铁鍁”,每次在锅里翻动之后,是竖在地上的。有我们在教室小食堂帮忙包饺子,梁老师去了,指著大家包好的奇形怪状的饺子说,这个躺著的饺子一定是我包的,因为我人懒,包的饺子也懒。其实,那个饺子还真不是我包的。但我当时的确是挺懒的,作业经常偷工减料,而高二分班之所以跑到文班,无非是文班不用做大作业而已,天知道我对地理历史这些学科,从来都是头大如斗,及格都好难!但两害相较取其轻,我宁肯整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历史地理,也不愿意在理科每天要做物理化学的作业。天意弄人,后,我竟然还当了历史教师!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这纯粹是被历史老师的学识气度所害啊!——老师,如果您看到,请不要生气。
高三的时候有翻书箱,找到一份高一的物理作业,封面上梁老师很认真地写下了“勤为径”三个字,老师那麼用心良苦地写下这几个字希望能让我幡然醒悟,可惜,这份心思我当年一直未真正懂得,只是一味因为请假回家老师不准而生气。
早自习的时候,如果起晚了就一直睡下去,如果有检查的老师来了,就说自己头疼肚子疼生病了。然后,我们用老乐从家里带来的的煤油炉子煮挂面,等下了自习,好朋友几个人凑一块吃。不管谁的家里人送来好吃的,大家总是一起分享。当年,我们五个好朋友一直在一起,燕子是运动员,丽锦和桂平都是后来转过来的,坐在教室后面,分别和篮球队员坐同桌,因为这个,我们几个又和他们走得近点。有,我们一起去看电影《霹雳舞》,然后一起去桂平家住宿,当时她们家住在山上,是部队的旧营房。桂平姐妹四个,她是老大,下面一对双胞胎和一个小妹,奇怪的是她们四个一般高矮,个个面色白皙貌美如花。休假的时候我们又不嫌麻烦,骑著自行车去各个朋友家玩。那个时候的精力真是好充沛。记得高一的时候,我们五个曾经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这次聚会前我一直想著这次五个人再聚首,一定再拍一张合影,可惜丽锦在威海,因为无法请假调休而没能返来,而碰到面的我们四个,也没有在一起拍照。
当年,二中的老师是自由的,坐班并不是必须的,住在院里的老师,没课的时候基本都是呆在家里的。即使到了高三,我们的晚自习虽然分给各个学科,但学校不要求老师去,我们是真正的自习,任课老师不去讲课,不去看著我们学习,班主任也从来不坐班看著,兴之所至的时候,他可能去转个圈而已。当年学校南面有一幢教学楼,每年都是高三上楼,自习的课间,我们全部都在走廊或者操场,我爱和好朋友一起去N.5楼看灯火,其实就是到楼梯的中间拐角,隔著窗户看灯火,猜测哪里是哪里。那个时候,老师并不担心大家在楼道跑步会不会撞到,也不担心大家太吵听不到铃声,反正我们都是很自觉地按照铃声上课下课放学。当然,学习不学习的,这个层次就有差了。
高三的时候,我们早晨的跑步都是出校门一直跑到海边,然后站在海边吹吹海风,然后再返身跑回学校。下午的时候,我们还是经常走出学校,和三两好友出去散步,一直走到海边,找一处背风的地方聊天,说够了,然后再走回学校。那个时候,出校门从来不需要出门证,也无需同老师请假,我们有充分的自由!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从教室到饭场,吃完饭,再回宿舍一转,然后去操场走走,去个一号,然后才到教室上自习。那个时候好似没有老师告诉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所有吃喝拉撒必须在15分钟内搞定返回教室。
今天聚会,我感触深的是:感情和记忆从来就不是对等的。我碰到好几位记得我的同学,我却对她们没有印象,终究没有把他们和记忆里的影子联系起来;也有我记得非常清楚而她们不记得我的情形;我们在酒店报到之后回到母校拍照,家在附近的一同学终於出现,我一直非常想念她,就迎上去,她看了我一眼说:这个不认识,就要走开。我上去抱住她说:这个不认识不行,必须要认识。呵呵,当年她那麼瘦那麼瘦,现在小脸儿还是那麼白白的,只是比当年丰润了不少。吃饭的时候她坐我旁边,因为下午要上班,所以匆忙走了。
当时,每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都组织师生到山上劳动,挖树坑,栽树,浇水。仔细想来,我工作16年来,似乎没有一个学校植树节的时候有组织活动;学校也会在考完试的晚上,组织学生去*看电影,我记得看过的电影有《女刺客》《赌命汉》《海市蜃楼》等,然后在第二天早上放假回家。我们老师也带我们去海边赶海过,还有同学有捡到野生海参。
......
那三年幸福的事情很多,值得怀念的事情很多,而让我怀念的是当时的那种宽松和自由。但其实,可以想像,我这样的自制力奇差的懒人,在如此宽容的环境下,玩起来是如鱼得水,学习上自然就愈来愈松了。课堂上,尤其是到了文班以后,我从来都是在读小说,老师大概看我是朽木不可雕,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没收我的小说。高二因为眼睛近视,我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根本看不清黑板,让老师调位,请求了一年也没给调。高三的第考试,我的成绩忽然有很大的提高,让老师吃惊,结果,我没有再请求的情况下,他就把我和同位一起调到了教室的第三排,真正的黄金地段。——分数真是好使啊!不过,我们在那个位置,只不过前后左右聊天更方便罢了。
也曾经因为请假的问题,被班主任误会而开除。那时,真的不想上学不想读书啊,被开除回家的日子,我每日在家看电视,父母内心担忧也不敢说我。当时我们一邻居的儿子和儿媳都在二中当老师,我一直喊他们叔婶的,正好婶儿教我的数学。后来父亲带我去学校,让婶儿给说情,班主任才让我重新上学,我还在宿舍又玩了两天才去教室。也就是那次之后的考试,我让班主任吃惊而调位的。当时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中等,从老师的角度和升学率的角度,大概正处於“可上可下”的那条线上。高三时我们的教室和史地办公室相邻,地理老师上课经常提问我,我是一问三不知,每次都站著,老师就说:你某某时间去办公室找我背。我就把老师提问过我的问题背好了去找他,他这个检查过,再问别的问题,我又不会;下次上课提问,我还是站著,如此反复。当年我真的是史地办公室的常客啊!那时脸皮也很厚,完全没有觉得上课回答不出问题要站著课后要去办公室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每次考试后,地理老师都会拿著成绩单对我说:你看你,数学成绩在班里排第二,地理成绩在班里排22,历史成绩排25,你怎麼,以后打算考数学系?
那时候,因为学习不好,也因为个性使然,我真的和老师一直很疏离。所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也完全没有老师来指点,当然我也没有去请教他们,只是随便报考了孔子家乡的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后以系里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而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在和老师的斗争中走过来的啊!后来才知道以我的成绩,可以取到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可是,那个时候不懂不知道,也没有信心。我常常想,当所有人对你都失去信心的时候,你也很难保持住自信,我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没有报考更好的学校。不过,现在回头想想,一切又何尝不是命中注定呢?
高考成绩下来以后,我们班主任和我叔等老师在一起打扑克,班主任忽然想起来,就说我过了本科线,以我平常的成绩,在当时只有六个人过线的情况下我是其中之一显然出乎老师的意料,叔知道后,赶紧给村里打电话,那个年代电话并没有普及,村里有一台电话而已。叔让接电话的人告诉我们家我考上大学了,她却等到我去了学校之后才通知。
不过,现在回头想想,那些和老师的恩怨实在不值得一提。但是,老师的确是很容易就伤害到学生的。